重大课题

优质生活的创想家——“华侨城”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

华侨城集团委托课题

(简介)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研究中国企业的发展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典教科书的描述,一批中国企业案例反而进入了世界一流院校经典案例。于是乎人们欣然喜,中国这个,中国那个,纷纷出台,更有一批老外也跟着加入这种大合唱,由不得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捧杀与骂杀。在这种时候保持一点清醒的头脑总不是坏事,但深一步想,中国的企业确实创造了奇迹,也正是在企业奇迹的基础上才产生了经济奇迹。由于中国几千年官本位传统的影响,我们往往把一切功劳归功于党和政府,事实上,改革开放给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天地,中国人的创造力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在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模式,可以反过来套用一句名言:失败的企业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高招,社会经济生活才因此而精彩。华侨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央企的行列中,华侨城算不上大,但却是新企业。不仅在于新兴,而且在于新型。处在深圳特区的环境之中,全面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探索发展模式,成就了中国旅游领袖企业和世界主题公园创新企业的地位。央企往往被称为"中国的脊梁"或"共和国长子",这种称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官本位观念在经济领域的反映,但华侨城从来不这样看,更不会这样标榜,一直低调发展,默默开拓。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华侨城是一家民营企业。

    我和华侨城交往20年,目睹了华侨城的成长,从上到下,也交了很多朋友,始终感觉华侨城是个金矿,可以挖掘出很多宝贝。但这个矿很难挖,除了华侨城的低调之外,还在于涉及的方面太多,综合性很强。今年1月7日参加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时,见到华侨城任克雷和刘平春二位领导,深聊之后,便萌发了要花点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总结一下华侨城的发展。因为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低谷,我们也正在关注中国旅游企业的影响和对策之类的问题,于是一头就扎进去了。但仔细想一想,华侨城这篇文章很难做,一在多向性,必须进行多面性分析;二在重复性,关注华侨城的人多,形成的成果也多,很容易炒冷饭;三在超越性,我和华侨城是多年的老朋友,看到华侨城的成长,也了解他们的一些思路,时时超前,处处活跃。在这样的基点上再提升,难矣哉。之后,3月16日应邀去华侨城参加酒店发展研讨,5月8日参加了研究东部华侨城发展工作的班子会议,也形成了相应的成果,也算是做一点基础工作。但华侨城总体研究如何进行,始终没有开展。6月9日又专程去了一次,和几位领导全面交流,才发现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作为华侨城24周年的一件重要工作,任克雷总裁希望研究的角度是:第三只眼睛看华侨城。7月7日,课题组到华侨城进行了一个星期的系统调研,召开系列座谈会,看现场,讨论,形成了一个整体思路,最后和任克雷谈了一上午,相谈甚欢。课题组本身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沟通,大家都感觉甚有收获,于是开始分工写作。

    写作的开始是愉快的,有了现场调研的实感,也有了激荡的火花,信笔写下去就是了。但很快就变成了痛苦,大家在一起沟通,每个人都能够说不少感受。但面对一个有思想的企业,研究一个有品位的成长,新的难度是如何超越,这恐怕需要多花一点气力。总的感觉是,研究华侨城,不仅是第三只眼,而是要多几只眼,多看几眼,看深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