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

清凉世界,五台胜境——五台山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0日

    五台山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和与国内其他四大佛教名山的对比可以发现,五台山的旅游者总体消费较低,旅游综合效益发挥的较差,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旅游的联动效应和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而从团队游客的停留时间看,五台山基本成为大同—悬空寺—五台山—平遥(或北京、西安等其他地区)的一个中间的节点,而成为一个快餐式旅游的中转景区。

    五台山本身是一个佛教圣地,是一个休闲的景区,而目前这种快餐式的旅游方式,不仅不能促进旅游产生更好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反而会因为游客匆忙的中转,而无法感受到五台山作为文殊道场和佛教圣地的真正的内涵,进而也降低五台山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

    五台山的佛教影响力是世界性的,尽管最大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主要是东南亚、韩国和日本,但在海外的其他地区影响力也很大,如果能够加强与南亚次大陆国家和地区、欧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海外华人众多的优势和佛教的世界影响力,抓住申报世界双遗产的机遇,五台山完全可以建成世界级的景区。

    旅游是一种短暂的异地生活形态。作为“清凉世界,五台胜境”,五台山应该从体验点、体验线、体验面、体验场等若干层次来构建完美的体验经历,向旅游者呈现出一个和谐的五台山。五台山景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构成旅游者体验五台山的体验点,其中每个体验点的好坏都将最终影响到旅游体验的质量。五台山拥有顶级的旅游资源,但缺少顶级的精品,从体验设计的角度出发,精品化是五台山现在最薄弱的地方。五台山壮阔,壮阔本身也有一个粗犷的涵义。五台山文化悠久,但厚重不愉悦、不轻松、不精致,需要推行精品化建设。

    基于对五台山现有产品和已有规划的考虑,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提出总体空间布局:“一个中心,一个度假区,三个基地”。

    该布局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遗产保护。五台山正在申报世界双遗产,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目前的五台山旅游服务接待体系过于集中在遗产的中心区。为了更好的保护遗产和整体风貌,应该严格控制中心区内以酒店宾馆为主的旅游接待设施。从保护遗产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心区内不应再增加此类接待设施,未来应该逐步将现有的中心区内的旅游接待设施搬迁至外围,集中在规划建设中的三个旅游服务接待基地。

    ——新的道路建设。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道路有三条,一条是从忻州到河北阜平的忻阜高速,规划在2008年奥运会前建成通车;第二条是阳泉至五台山的高速,规划在2008年—2010年建成;第三条是从太原至北京的高速铁路线,其中太原至石家庄段在2008年底通车,石家庄至北京段规划在2010年6月建成通车。这三条道路的建成将会对五台山未来的旅游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五台山面对的旅游市场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从北京、太原方向进入的游客数量大大增加,进而会增加其旅游接待的压力,需要建设新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进行分流。

    ——客流量分布。南线、西线和北线的客流量分别占3:1:1的比例,因此,在服务基地的建设方面,南线的规模应该大于西线和北线。

    ——未来的交通组织。通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建设,限制外部车辆进入中心区,在旅游服务接待基地和旅游中心区之间以景区的环保旅游车连接。逐渐形成一个游客“山内游,山外住”的有利于遗产保护的旅游运营模式。

    ——休闲度假发展。五台山未来的旅游度假区应该选择在山外,以利于遗产的保护和度假设施的建设。

    这样一个布局形成后,五台山的旅游交通将形成1个大环线和3个小环线,即外围的绕过中心区的石咀—伯强(繁峙)—豆村—茹村—石盆口—耿镇—门限石的大环线和服务基地与中心区之间的伯强—中心区、豆村—中心区和金岗库—中心区的3个小环线,从而形成一个大五台的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