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建设国际旅游名城规划,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省旅游局和济南市政府提出了"国际旅游名城"的命题,是个大命题,也是个好命题。我想起魏司长2007年带我们做《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当时,北京市旅游局就问,什么标准才是世界级旅游城市?回答是:中国第一,世界前十;能与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城市PK乃至超越的话,就是达标了。
现在讨论济南的国际旅游名城,思路依然类似,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参照系,然后来判断可行性。
一、省会旅游全国的省会城市成为旅游中心城市、区域旅游龙头城市的例子不多。大多是旅游交通集散城市、商务会议旅游城市。例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等省的省会。
但也有几个例外,例如成都市、杭州市、西安市等。总体上看,这几个省会城市在旅游上有以下特点:1、历史文化深厚,有大遗产;2、自然环境较好(西安弱些);3、传统与时尚相结合;4、城市即旅游;4、有大活动、大项目;5、区域带动性强,周边有互补性好的资源;6、都在发展休闲城市,而且形成了各自鲜明特点。
这几个城市,都称得上是国际旅游名城。济南如果能达到或者超越它们,所确定目标也就实现了。
就这些特点看,济南与这些城市是很相似的,而且相似度不小,有些专项并不弱。山东的综合实力比这几个省要强,区位条件也好。因此,国际旅游名城的总体定位是成立的。
济南有个弱势,就是济南都市圈内的互补性不强,济南四周的城市例如淄博、德州、莱芜等,观光功能不强,因此济南作为旅游集散城市的基础不牢固。这意味着,济南的旅游发展,还是应立足与自身。
二、天下泉城泉城,是泉和城。
泉,是济南的特色。
泉的审美有一个尺度的问题。在一个相对小的空间里,泉是"显"的。在一个大空间里,泉是"隐"的。
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这是泉城的意境。但严格来说,这个"泉城"是老济南的意境。在新济南这样一个大型城市里,实质上是"城泉"了。
泉水旅游,在旅游产品类别中,不是大类,比较像溶洞。这几年温泉比较热,各地的水体景观做的不少,品质都上来了,这对泉水观光形成一定冲击。
古代人喜欢泉,当时的环境也允许。人不多,可以独自欣赏好久,诗情画意,情绪万千。但现在不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品泉的环境没有了。
要达到这种意境,需要分类指导。部分泉是大众观光的;而部分泉就应该是小众产品——限制人数、深度体验。这样才能恢复古人对泉品鉴的效果。
最好的做法是对72泉进行科学分类。我非常赞成于冲局长提出的"八泉"模式。在操作上,可以大胆一些。例如,选择部分泉进行国际招标,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特色产品。例如泉茶、泉乐、泉餐……选择国际、国内最好的主体来经营,日本的、韩国的、欧洲的,都有一些做泉很到位的机构。一方面可以围绕泉形成品牌的聚集,而且是国际品牌的聚集,也构成对泉的差异化利用,同时也是一场特殊的营销。做好的话,72泉,泉泉不同,泉泉精彩;国际品牌多的话,就是一个"国际泉城"了。由此形成"国际旅游名城"的核心。
比如,72泉中的灰泉、知鱼、朱砂、刘氏、云栖等等泉,多数人并不知道。如果作为景点,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去。但如果说哪个泉现在是某某国际机构来经营某个特殊项目,那市场效果会好很多。
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保护。要评估,做不好的就要下课。铁打的泉水,流水的机构。国外有好的例子,比如欧洲的古堡。租赁费很低,乃至是1欧元,但经营者必须承担起保护的任务,其实费用也很高。这种模式的效果很不错。
这种模式,其实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需要一个体制上的突破。适度的竞争是产生特色和活力的源泉。72个人经营72泉,跟同一个人来经营72泉,结果和效果当然是不一样的。
泉城,有泉也有城。泉是特色,城是主体。济南的城市旅游是必须突破的。在这个方面,成都、杭州、西安的模式都是济南可以借鉴的。
三、文艺复兴近代的济南,是"曲山艺海".济南相声的历史从1943年9月2日孙少林创建的"晨光茶社"在大观园开业算起。当时相声界流行有"北有启明(茶社),南有晨光(茶社)"之说,许多相声名家都要来济南"拜码头",马三立、郭全宝、常宝华等都来晨光茶社演出过。 当时相声界有一个公认的"规矩",就是"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意思是相声演员,只有在北京、天津小有名气之后,才敢到济南的茶社演出,从而确立自己在全国的名气。
因此,历史上的济南,是非常"文艺"的。济南话很地道,山东快书就是济南话。济南是"最山东"的城市。曲艺现在已经进入复兴阶段,受众群体已经覆盖每个年龄段。北京以"嘻哈包袱铺"为代表的的90后相声已经成为亮点。
现在济南的"明湖居听书"有声有色,去年"休闲汇"开幕式体验了一把,印象深刻。但规模还不大、角儿还不多,范围还不广,氛围还不浓郁。
济南府与北京城历来联系紧密。作为省会,高校和文艺团体云集。以曲艺为重点,实施济南的"文艺复兴"条件已经成熟。
文艺复兴,必然带来济南文化休闲的发展,必然带动城市旅游的兴盛。
四、"新济南府"济南是高铁最为受益的城市,2000万人次的年流量潜力不可小觑。
现在围绕济南西站,在长清区建设新城。
我觉得这个新城不应该是个济南新城,而应是个"京沪新城".所谓"京沪新城",就是面向北京、上海的居民、机构、外国人而构建的一个休闲城。
这个休闲城的内容,包括济南需要的,但更要包括北京和上海所需要的。
说的简单点,就是要构建一个新的"济南府".这样,北京、上海以及高铁沿线城市的居民,都有可能成为济南的"休闲市民". "新济南府"的建设,需要引入一个大活动。用大活动来激活这个"京沪新城",是比较可行的做法,而且前景可期。
——在《济南旅游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