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的文化、农业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素材上奠定了基础。其中,我比较关注的产业文化,也就是钢铁。
长勺之战等历史事件影响面很大,可以塑造出很好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但要确定好模式。战场遗址是很难恢复的。比较好的模式是与农业的结合。可以规划一个文化主题鲜明的大型特色农业园区,也就是文化农业、创意农业。通过农作物来营造景观和氛围,使得战争历史可以消费,可以与优质的农产品结合,这样就可以降低经营上的风险。如果战场与特色农业和钢铁艺术结合起来,那效果会更好。
莱芜是钢铁城。莱芜冶金的历史悠久。作为现代企业,莱钢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气。钢铁其实是个非常好的文化创意资源。
其一,钢铁可以形成城市的优质景观。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一个钢铁巨无霸,已经成为巴黎的标志。莱芜的城市可以构建一批以钢铁构筑的独特景观,成为城市的标志。
其二,钢铁是艺术家的素材。很多艺术家用钢铁创造出了优秀作品。桂林有个"愚自乐"园,是一个台湾老板建设的,他是个艺术爱好者,通过征集、比赛等方式,将诸多现代艺术作品集中在这个园子里,其中就包括一些钢铁艺术品。一开始游客不是非常接受,有点"阳春白雪"的意思。但随着游客欣赏水平的提高和桂林旅游的转型升级,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包括酒店、餐饮、高尔夫等设施也做起来了。相比之下,莱芜的基础更好。选择一片合适的区域,构造一个钢铁文化创意园区,创造一个钢铁艺术公园,或者将钢城区乃至整个莱芜市区打造成一个钢铁艺术城,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其三,产业工人也是艺术家。完全可以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性,形成一个独特的钢铁文化创意产业队伍。动漫、影视等领域的文化创意,不是莱芜的优势。即使要做,也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钢铁则不是,莱芜处于上游,工人也是艺术家。在钢铁文化创意方面,莱芜可成为"总部".其四,具有可持续性。钢铁是莱芜市的城市基因。文化创意产业只有与城市自身的特色和专长相结合,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钢铁工业不消失,钢铁文化创意产业就会持续下去。况且,莱芜的冶铁历史悠久,传承和创新也是必然要求。
其五,创造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在传统的第二产业的母体中,孵化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硕果。从钢铁工业中脱胎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这在全国都可以创造出一个"莱芜模式".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形成一个"五个一"的结构:一个钢铁创意基地。
一个钢铁艺术公园。
一个钢铁建筑街区。
一个钢铁艺术市场。
一个钢铁文化节庆。
这个结构,需要莱芜市与莱钢集团合作共建。这对莱钢集团提高竞争力,塑造新的品牌和产业也是件好事情。我相信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局。
发展钢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有效实现一产、二产、三产以及各类历史遗产的融合。这需要从大资本入手。莱芜的大资本是钢铁。绕过钢铁资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比较大。
钢铁为"硬",文化创意为"软".这一"硬"一"软"的结合,就形成了莱芜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软硬融合,就形成了莱芜文化创意的差异性和竞争力。
通过"五个一"等模式的实施,我相信,莱芜作为"钢铁艺术之城"的品牌完全可以树立起来。
(在莱芜市文化创意产业研讨会上的建议,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