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规划出去考察,摄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出去考察,实际上是"眼耳鼻舌身"全方位的体验,有时候往往因为对某一地产生感情,而规划设计出有亮点的东西。因考察时间有限,委托方总是希望我们多考察几个点,经常是"蜻蜓点水",造成编制过程中的困难,其实,一幅照片也会让我们产生灵感。因时间和经费限制,不可能多次考察,而摄影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同时,好的规划也应该图文并茂。
现在互联网发达了,许多图片都可以在网上搜到,甚至搜到的图片比自己拍摄的还要好,考察摄影变得可有可无了,其实不然。我们考察有特定的目的,特定的视角,拍摄的照片是为编制特定的规划服务的,这是在网上搜不到的。
经过多年发展,数码相机早已智能化了,过去使用机械相机,许多需要经验才能掌握的技能,现在通过程序解决了,摄影变得非常简单,只剩下按快门了。但拍摄出好的考察摄影作品没这么简单,掌握一些摄影基础知识,对我们拍摄出好的考察摄影作品会有很大帮助。
一、器材选择
最基本的摄影器材是相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相机琳琅满目,品牌、类型、价格千差万别,贵的四、五万一台,便宜的几百元一台。如果仅从拍摄基础资料来说,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普通相机都能达到要求,800万像素就足够了,并不要求花大价钱买高档次的相机。
出去考察,有时候受地形和光线的限制,在这种条件下要想拍好考察照片,对相机的功能就有一些要求了,镜头要有广角,曝光要有补偿。增加这两个功能,基本可以"一机走天下了".广角镜头。50毫米的镜头为标准镜头,就是通过镜头看到的视角与人眼看到的视角基本一样,大约为45度。大于标准视角的镜头都可称为广角镜头,28毫米的镜头一般称为标准广角,视角大约为75度。广角镜头比人眼视角宽多了,可以在比较狭窄的沟谷里拍出视角范围比较大的照片,考察摄影很需要。
曝光补偿。逆光拍摄的时候测光表会骗人,拍出来的照片与你想要的东西不一样,甚至根本不能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曝光补偿。逆光条件下拍摄,只有增加曝光量,才能对被摄主体正确曝光。
二、构图与用光
1、构图
如果看书,构图会有非常复杂的表述,甚至有公式推导,我从来不看也看不懂。构图其实就像画画一样,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有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方法,就是在取景器中用眼睛画一个"九宫格",四个交叉点就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关注的地方,号称"兴奋点".拍摄中只要把你最想表现的东西放在任意一个交叉点上就OK,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4选1".实际拍摄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经常看到被摄人物的脑袋上长着一根旗杆或电线杆,所以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2、用光
我们出去考察,时间不由我们控制,为了完成考察摄影任务,什么光线条件都要拍摄,确保摄影资料的收集。
如果条件允许,拍摄时一般选用顺侧光,也就是与太阳光形成大约45度角。在这个角度拍摄,被摄体因为阴影产生立体感,色彩饱和度高,照片效果较好。
如果需要逆光拍摄,尽量避开天空,天空面积大了会严重影响曝光数据,如果不加曝光补偿,就会形成剪影照片,我们想要的东西黑呼呼的什么也看不清。
考察拍摄的重点人物与景观,要尽量避开正午拍摄。此时太阳当头照,拍人,眼窝鼻窝唇下形成浓重的阴影,非常不美观;拍物,檐下一片黑,照片效果很不好。
三、光圈与速度
正确选择照相机的光圈与速度,是拍摄一幅好照片的基本要求。数码相机现在智能化了,根据光线条件,相机会替你选择光圈与速度,实际上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考察摄影的条件了。但是这个功能有个缺陷,不管光线条件如何,相机程序的设计只是满足拍照条件就行了,不管拍摄出的照片是否理想。
照片清晰是考察摄影的最基本要求,要确保照片清晰,速度就显得很重要了。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如果手持拍摄,速度要求第一,也就是要求快门速度要高于人体晃动的速度。有个经验值,快门速度的确定是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焦距是100毫米,速度最低要100/1秒。
一般情况下考察摄影可以不考虑光圈的设定。如果有特殊要求,需要特别强调被摄主体,就需要确定光圈大小。大光圈景深短,被摄体突出。如果拍摄大场面风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清晰度,就需要设置小光圈,为了保证通光量,速度自然就降下来了,这时就需要用三脚架了。
四、器材保养
照相机是我们的工作助手,是完成考察任务的重要工具,需要细心保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首先,要向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镜头。照相机的镜头就像人的眼睛,除了避免磕碰外,最基本的保养就是随时清除镜头上的灰尘,保证镜头明亮。
其次,避免相机竖放,尤其是单反相机更应注意。野外工作,因随时拍摄,相机经常不扣镜头盖,镜头竖放增加了灰尘,还有被落下异物砸坏的危险。
第三,电池充电。经常看到有人在拍照过程中没电了,因公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因私会因为错过美景留下遗憾。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晚上给电池充电。
第四,随身携带相机清洁工具,其实就是一个毛刷、一个气球、一块布。价钱不贵也不重,随身携带也不会成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