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

皖北风,江淮情——皖北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

    规划范围为安徽省的皖北地区。包括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以及滁州市的凤阳县和六安市的寿县。

    中部地区正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推进。规划根据皖北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河湖湿地等资源富集的特点,在巩固观光旅游基础上,把休闲度假作为延伸和扩展的"蓝海",对应新型消费,培育新型供给,创造产业集群,构建新型旅游目的地和产业体系。

    规划认为,皖北旅游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有些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近期很难完全改变。但皖北旅游不能坐等,不能停滞不前。皖北旅游发展具有紧迫性,但心态急不得,工作缓不得;必须在加快发展中寻求解决的方案和途径,予以重点突破。

    京沪高铁为皖北旅游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但受目的地和产品建设周期的限制,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皖北仍需充分重视近距离市场,抓住区内市场不放松,抓住周边市场不放松。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皖北巨大的人口会迸发出巨大的休闲需求。八里河、迪沟等景区的经验表明,近距离市场孕育着巨大潜力,充分利用好这一市场,是皖北旅游业成功的关键。

    规划提出,就全省旅游发展而言,应形成皖南"飞"、皖江"超"、皖中"跑"、皖北"跳"的整体格局。皖北要"跳",就是要走突破式、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从客观上来讲,皖北与皖南、皖江和合肥经济圈在旅游发展上的差距是明显的。皖北在发展,但皖南、皖江和合肥经济圈也在发展,而且发展的基础更好,起点也更高。

    面对这种格局,皖北应首先构建旅游吸引物和服务要素体系,并强化市场营销,即解决"让人来"的问题;进而,切实保障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即解决"让人留"和"让人再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提高综合效益,即解决"让更多人来"的问题。

    总体看,皖北旅游发展的重点,一是以淮河湿地为代表、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湿地旅游;二是以历史文化为代表、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历史和风俗组成文化吸引物,此为"情";淮河和湿地组成生态吸引物,此为"景";皖北应以"情"感人,以"景"动人,将文化与生态有机结合,寓情于景,赋景以情,"情景交融",编织成皖北旅游的多彩画卷。

    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构建中原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区,成为苏鲁豫皖区域的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的新增长极;通过与合肥经济圈、皖南和皖江旅游区的互补、互动,为安徽建设旅游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皖北各市县的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旅游业成为皖北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

    综合市场区位和重点旅游资源两种旅游分区方式,将皖北旅游布局确定为"三区四带两环".淮河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区。包括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寿县和凤阳县。以湿地休闲度假、淮河风情体验和历史文化旅游为发展重点。

    黄河故道与楚汉文化旅游区。包括宿州市和淮北市。以历史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和雕塑艺术旅游为发展重点。

    亳州古城与养生文化旅游区。为亳州市。以古城观光、休闲养生和历史文化体验为发展重点。

    两环。一环是由合徐高速旅游带、合亳高速旅游带以及泗许高速公路串联形成的"西环".一环是以合徐高速旅游带、泗许高速公路、徐州双沟-明光市高速公路、明光-蚌埠高速公路、凤阳(蚌埠)-淮南高速公路等串联形成的"东环".宿州、淮南与阜阳之间,以及亳州与蚌埠、淮南之间,缺少高速通道,因此需要打通"对角线".形成蒙城为中心的皖北旅游连接线体系,包括S203、S305、S307三条省道,应提高等级,未来建设高速通道。皖北"东、西两环"以及以蒙城为枢纽的"对角线"的打通,将使皖北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更加可行。